琴声十六法
冷谦的《琴声十六法》见于明代项元汴的《蕉窗九录》。琴声十六法实际上乃提出了十六个审美范畴,企图为琴乐的审美与表演作一归纳和依据。十六法分别为: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 [19]
(1)轻——论音之适中和清实(技巧控制和意趣表达间相互之关系);
(2)松——论吟猱动荡之妙(技巧论);
(3)脆——论手指与手腕力度的灵活和弹性(技巧论);
(4)滑——论指法技巧在滑与涩表现上之难易(技巧论);
(5)高——论琴乐意境之深远高古(意境论);
(6)洁——论琴品与人品之配合(道德论);
(7)清——论平和洁净的环境、心境、乐器等条件在操缦时的重要(意境论);
(8)虚——论“心静”与“声虚”内外因素配合的重要(意境论);
(9)幽——论琴音之幽雅出于琴人高雅闲逸之品德(品德论);
(10)奇—— 论雅淡琴乐之奇特处乃在于吟逗等装饰性之指法和乐句起承转合间变化之处理(表现论);
(11)古——论琴乐古朴之风格来自和澹宽大之气度(风格论);
(12)澹——论琴音雅淡的本质(风格论);
(13)中——论偏之弊处以言中声之妙(表现论);
(14)和——论和之本质在于技巧之无过不及(本质论);
(15)疾——中论指法徐疾之处理(兼论技巧与意境);
(16)徐——论指法舒徐之变化(本质论)。
二十四况
徐上瀛受了宋·崔遵度(953一1020)《琴笺》“清丽而静、和润而远”思想的影响,写成了琴学最重要的论著《溪山琴况》。二十四况虽比十六法多出了八个范畴,基本上二者的结构都是以一系列美学范畴来组织成文的 [20] 。
(1)和——论调弦、吟揉、音意等之和(兼论本质与技巧);
(2)静——论琴音之简静在于调气与练指(兼论品格修养与风格之配合);
(3)清——提出贞静宏远为琴度之内涵,并指出气候在演奏中之重要(兼论木质与技巧);
(4)远——论想象及弦外之音的意境(意境论);
(5)古——论琴音雅俗之辨(形式与风格论);
(6)澹——论琴元音之孤高岑寂(趣味论);
(7)恬——论恬之为君子之质和有德之养(趣味论);
(8)逸——论琴音之超逸实来自琴人品德之超逸(品德与修养论);
(9)雅——论琴之雅得于静远澹逸而不媚俗(风格论);
(10)丽——论琴音丽与媚之别在于古淡与妖冶(风格论);
(11)亮——论琴音之亮得自左右手所发清实的金石之响(音色论);
(12)采——论琴音之采得之于几经锻炼後指下之神气(音色论);
(13)洁——论琴音之意趣实得之于修指之严净(境界论);
(14)润——论琴音之中和温润(音色论);
(15)圆——论吟猱、按弹、乐句转折间婉转动荡无滞无碍之处理(技巧论);
(16)坚——论用指之坚必清劲和无力不觉乃可得金石之声(技巧论);
(17)宏--- 论琴音必冲和闲雅、下指必宽裕纯朴,始能合乎古调(境界论);
(18)细——论节奏、章句转折、连指与全篇细微之处理和把握(技巧与趣味论);
(19)溜——论技巧之熟练无滞得于指之坚实灵活(技巧论);
(20)健一一论指之灵活刚健与琴冲和闲雅之配合(技巧论);
(21)轻——论音之轻重变化皆不离中和之旨(音量与趣味论);
(22)重——论弹琴重抵轻出之法和情气之并兼(音量与技巧论);
(23)迟——论希声与迟趣之关系(趣味与意境论);
(24)速——论小速意趣、大速意奇之旨(技巧、趣味与意境论)。
弹奏指法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指法有主要为擘、托、抹、挑、勾、踢、打、摘及其不同的组合,如:轮、锁、叠涓、撮、滚、拂、历、双弹、打圆等;左手主要分为按音与滑音两种。按音有跪、带起、罨、推出、爪起、掐起、同声等。滑音有吟、猱、撞、唤、进复、退复、分开等。
古琴琴谱
古琴琴谱现在存世共一百五十余部,历代重要的琴谱琴书如下:
现存的历史最早文字谱:唐初手抄卷子《碣石调幽兰》(现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最早由五代十国丘明记谱。
最早的减字谱:宋代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文字谱由唐朝曹柔简化为减字谱。
汉代最重要的琴谱琴书:扬雄《琴清英》、诸葛亮的《琴经》。
现存最早的大型古琴曲集:明初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1425)。
明代重要琴谱:《神奇秘谱》、《太音大全集》、《西麓堂琴统》、《太古遗音》、《风宣玄品》、《琴书大全》、《松弦馆琴谱》。
清代重要琴谱:《大还阁琴谱》、《松风阁琴谱》、《德音堂琴谱》、《诚一堂琴谱》、《五知斋琴谱》、《春草堂琴谱》、《自远堂琴谱》、《琴学入门》、《蕉庵琴谱》、《天闻阁琴谱》、《枯木禅琴谱》、《琴学丛书》。
民国及现代:《梅庵琴谱》、《今虞琴刊》、《琴曲集成》、《古琴曲汇编》、《古琴曲集》。 [9]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