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9月19日,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宣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孙业礼,中国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张宏森,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邱华栋,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李一鸣、何向阳,以及来自拉美15个国家的40位青年诗人与37位中国青年诗人出席座谈会。
张宏森在主持时说,中国作协与陕西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旨在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以诗歌交流推动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助力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来自拉美15个国家的青年诗人与中国诗人相聚西安与北京,以诗为桥,共话友谊。举行此次座谈会,就是为了进一步增进了解,交流诗歌创作心得。
张宏森表示,诗歌是我们各自文明中的艺术瑰宝,它是属于个人的、民族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是古老的,更是年轻的。青年诗人是推动诗歌发展的生力军,他们不断探索新的诗歌语言、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审美风尚,用诗歌记录我们的时代和生活。今天,拉美诗人和中国诗人们跨越山海在此相聚,让我们共同的未来更加清晰、具体、可感,更加令人期待。
座谈会上,巴勃罗·卡查季安(阿根廷)、本杰明·查韦斯(玻利维亚)、雷南·奈尔伯格(巴西)、维多利亚·拉米雷斯·曼西莉亚(智利)、亨利·亚历山大·戈麦斯(哥伦比亚)、吉赛尔·露西亚·纳瓦罗(古巴)、埃内斯托·卡里翁(厄瓜多尔)、劳里·克里斯蒂娜·加西亚·杜埃尼亚斯(萨尔瓦多)、卡洛斯·奥多涅斯(洪都拉斯)、马努艾尔·夸乌特勒(墨西哥)、哈维尔·阿尔瓦拉多(巴拿马)、尼尔顿·桑蒂亚哥(秘鲁)、泰伊斯·埃斯派拉特·乌雷尼亚(多米尼加)、奥拉西奥·卡瓦洛(乌拉圭)、因迪拉·卡尔皮奥·奥利沃(委内瑞拉)、张慧君(中国)等诗人代表先后发言,分享了各自的诗歌创作与诗学观点。大家表示,此次中国之行让他们近距离领略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迷人魅力,深刻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坦诚友好、中国社会的澎湃活力。从古都新貌的西安,到巍峨诗意的秦岭,再到繁华古韵的北京,这些独特的文化景观都深刻触动了他们的心灵,也为今后的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灵感。此次国际青春诗会通过诗歌朗诵、对话交流、唱酬互动等活动,让诗歌跨山越海,发出“文明的回响”,将远隔重洋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增进了拉美与中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也为构建更加包容、更加多元的世界文化格局贡献了力量。
大家谈到,诗歌作为一种跨越语言与地域的艺术形式,具有打破文化隔阂、凝聚不同文明精髓的强大力量,传递出人类共通的情感与价值观,让心灵在诗意的交流中相互理解与持续共鸣。诗歌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让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在诗意盎然的世界找到共同的语言。通过诗歌,大家看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似之处,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彼此的差异。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机会,通过诗歌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不同文明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诗人们也愿进一步加强诗歌创作,持续深化交流对话,为中拉友谊注入更加坚实的活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宣部办公厅主任薛松岩、文艺局局长陈名杰、国际传播局局长陈大为、国际联络局局长操晓理,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副局长邢慧娜、办公厅副主任徐红川、国际联络局副局长白晓明,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电影局局长霍志静,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刘秀娟、外联部主任张洪斌,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单红,北京语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孙新堂等参加座谈会。
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签名作品后合影留念
座谈会前,诗人们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参观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展及作家书房展,并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了签名书籍和手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