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百家杂谈网:www.bjzt520.cn
百家杂谈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那心中的草原是神性的草原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沈阳师范大学 孟繁华    阅读次数:5801    发布时间:2025-09-22

——评艾平散文集《天生草原》

这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艾平的草原。艾平常年生活在呼伦贝尔,她是草原的女儿。她的大部分散文,如《呼伦贝尔之殇》《雪夜如期》《草原生灵笔记》《隐于辽阔的时光》《聆听草原》等,都与草原有关。她是如此地热爱这片草原,就像牧民一生在草原上放牧他的羊群,艾平一直在草原上放牧着她的文字。她文字的羊群覆盖了呼伦贝尔草原,不同的是,她极目草原纵深处,让我们也看到了如此不同的呼伦贝尔草原。我们知道,有多少作家就有多少广阔的草原,不同作家笔下的草原千差万别,这是作家们对草原的理解和感受的差异。人间万物都有密码,有的可以言说,有的只能领悟。那些不可言说或难以言说的部分,是对作家真正的考验或挑战。所谓作家的发现,就是在怎样的程度上准确地传达了那些不可言说或难以言说的秘密,或者说,是他在多大程度上发现了草原万物的密码。

在艾平的这部散文集《天生草原》(1)中,草原的日常生活依然是主调。艾平一次次兴致盎然地走进草原深处,走进阿妈的蒙古包,她从容自如,谈笑风生,这是其散文最常见的场景。常见的场景最难表现,因为熟悉而难有新意。艾平的不同就在于,一方面,在那常见的场景里,她总能发现不同,发现那动人心弦的暖意和亲情,这是难以复制的草原特有的人际关系,像《锯羊角的额吉》《哈拉海进城》《野韭菜花是羊肉的魂儿》等,都是这样的作品;另一方面,艾平总带有探索性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酷似形而上的玄思。那仿佛是另一个时空的存在,她具体的表达是那些不确定性中的如醉如痴、欲罢不能、似有若无、若隐若现、扑朔迷离的感觉,它们细若游丝,挥之难去,又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即将照耀或点燃一切的时候,却又了无踪影。这神秘的感觉是艾平对草原神性的感知和发现。她一遍遍书写的这种感觉不是空穴来风,无迹可寻。显然,她内心感受到了某种从天而降的神启,这个神启就是创作灵感。不同的是,它来去无痕,踪影难寻。它隐藏在草原的最深处,作家捕捉到它的时刻,就是作家即将凯旋的时刻。

草原的神性首先是自然的神性。草原有众生,万物皆有灵。艾平对万物灵性的感知和描摹,构成了她散文的精魂。其中《我在大森林里找你》是一篇杰作。冥冥之中她言之凿凿——

我不知道你是谁,却见你活生生地扑面而来,与我窃窃私语,与我促膝长谈,与我命运与共。你在哪里?你隐于这片人类足迹未曾践踏之地的梦境,你精灵般地潜伏在花草叶蕊之上,抑或风一般游走于残阳林霏中?我在大森林里找你,感受你那沉郁的气质、骤降或骤升的温度和湿度、至暗或澄明的形象,眺望你用石破惊天翻江倒海造化下的大地姿容。

那个“你”并不具体,但我们隐约可以意会它指的是什么。在森林里,作者离开人群擅自流连两个小时,她贪婪地寻找、观察她希望找到、看到的东西。以至于忘记安危——

我坚信自己的直觉,你的存在是不可颠覆的真理。我将在和你的对视中继续行走,我不再把你视为人类的祖母,山中的君王,因为我知道那都不足以宣示你的神性。正如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你终日深情,岁岁深情,以贴心的手掌,给予小小寰球春之繁花,夏之浓荫,秋之硕果以及冬日的冷峻。你无时不在,你的呼吸,你的体温,你含不尽之意的言辞都在普天万物的生命里,你有时候润物无声,有时候汹涌澎湃,你的力量是太阳与泥土,大地与流水的总和,没有你的抚慰,世界便是一颗在茫茫苔原冰雪之下永不发芽的种籽。我以人类的渺小在大森林里找你,且行且珍惜。

作者没说在森林里寻找的到底是什么,但那个或隐或显、在与不在的神秘之物,在她的想象里,在读者的猜想里,存在密林之中。没有确指它是什么,又似乎已经呼之欲出,这是艾平对自然的理解,也是她对文学性的理解。

在《撒欢牧场的白头翁》里她写到了狍子,这是森林中常见的动物,也是戏剧化和喜剧化的动物。它经常被称作“傻狍子”。狍子经历了一个严冬食物短缺的消耗和煎熬,发生诸多疾病在所难免,身上的各种寄生虫也开始作祟,它们熬着盼着,“终于看到了白头翁头上的那一抹蓝,便疯了似的扑上去,不遗余力地饕餮起来,它们不知药为何物,也不懂什么是剂量,一切靠本能驱动,所以非吃到撑肠拄腹才罢休,而它们药物中毒的第一反应,就是失明或者视力模糊。一只看不见世界的狍子,出现在猎人的跟前,就被称作了傻狍子。狩猎年代留下的纷乱民间记忆,谬种流传至今。事实是,狍子的生命经验绝对不可低估,吃过一大顿白头翁,它会找一个隐秘的地方藏起来,一直等到代谢结束,视力恢复,才出来嬉戏觅食,这个阶段大约7天。你看吧,再过个十天半个月,狍子的形象就会焕然一新——皮毛油亮,肚腹饱满,精神抖擞,双眼炯炯,森林精灵应有的灵动矫健已然满血复活”。你可以说这是狍子的本能,但何尝不是狍子的神性呢?

和草原比邻的是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原始森林中的神秘之物更是比比皆是。作者讲到狍子天生就有一个雪白的屁股,到了冬天把头和身子扎到雪里,只露出和雪色相同的屁股,竟能躲过空中和地面的天敌;讲到驯鹿依靠四个碗口大的蹄子,就可以在崎岖的山林里行走如飞,依靠鼻孔里打了四层弯的鼻甲,就能阻止冷空气进入肺部;森林湿地里的蓑羽鹤雏鸟,在遇到危险时,会把自己摊薄成一张灰褐色的纸,一动不动地匍匐于地面上……森林里这些匪夷所思的现象,犹如精准的集成电路在锦衣夜行,一定有一个权威存在,只有他能解读这一切这是为什么。“我想,那个权威只能是你,唯有你。你令每一种生命出世,又让它们不虚此行,到处都有你的手,时而摧枯拉朽,时而点石成金,时而设局部镇,时而画龙点睛,在万事万物之上,到处都有你的暗示,你的意志。你和煦如春,冰冷如冬,从博大的土地,到土地上的一滴水,每一个叶片,都在你的掌控中变幻,你安排了千百万种生命的职能,让它们葳蕤生长,徐徐凋落,让它们集结纠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瓜瓞绵延,永世轮回。你真实地存在着,却无法一语道破。而你是由来已久的,不可逾越,你至尊至伟,不可抗拒。”

这是向自然神祗致敬的文字,她神态谦恭、小心翼翼,脚步轻抬轻放,表达的是对神祗的由衷敬畏。是神祗缔造了自然万物,让生灵兴旺,草木蓬勃。这也是一篇对自然万物的颂歌,是对自然万千变化的赞美诗。自然无穷尽,心绪如潮涌,这时的作者如诗人般地放浪抒情,一如对恋人,一如对祖母。草原自然万物的神性,是被人的神性发现的。万物的神性自然存在,它不断被人类感知。所谓“万物有灵”就是人类对万物的感知和感悟。我们知道,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自然环境,虽然优美、辽阔,特别适于作家的抒情,但呼伦贝尔严冬的极端天气可以达到零下几十度,时有暴风雪来袭,夏天既会遇到干旱缺水,又会遇到洪水滔天。草原的动物有超强的、人类难以理解的生存能力,它们甚至可以提前预知各种灾难,并用它们的方式通知人类。有些难以解释的动物的灵性事件,也从某些方面呈现了它们神性的密码。有人说,动物解决自身困境的能力远在人类之上,他们比人类还有办法“活下去”。这就是万物的神性。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百家杂谈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2025056167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您是本网站第 19125915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