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百家杂谈网:www.bjzt520.cn
百家杂谈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一枚铜币的故事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松针    阅读次数:6355    发布时间:2016-03-28

爷爷在山里捡到一枚铜币的那年,我还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三伏天的周末,爷爷带着我到猴子冲去放羊。中午太热,我们在小黑箐的山沟里喝水,爷爷就是在小水井旁边的泥土里拾到宝贝的。那时候我还不识字,虽然已经上学,但自己的名字尚不会写。爷爷花了很长时间清理铜币上的污垢,然后耐心地教我认识上面的字。

我虽然不识字,但还是跟着爷爷慢慢地学。我觉得长得最好看的那个字,爷爷也不认识,我也是多年以后在知道那是一个“汉”字的篆体。我最不喜欢的那些字,分别是“四川铜币”、“当制钱一百文”和“中华民国二年”。

从那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陪爷爷去猴子冲放羊,爷爷不再给我讲述《狼来了》之类的童话,而是讲述和这枚铜币有关的则雄安家的故事。多年后我才明白,爷爷拾起的不是一枚简单的铜币,而是一段风雨飘摇的故事。

则雄,是一个即将消失的地名,也就是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地先前的雅名。据说则雄的地主安久麟,曾在黄埔军校念过书,回乡后乡民们给他去了一个绰号——则雄小孔明。不但写得一手好文章,就连谋略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他居住的那个小地名,叫做“官寨”,意思简单明了,可以直接理解为官家居住的寨子。

安久麟在任期间,则雄家炙手可热。当时有着这样的民谣:“则雄家的房子,亮岩家的银子,柯家的儿子。”意思是说,则雄土目安久麟家的房子金碧辉煌,亮岩地主邓锡三家钱财不计其数,兴发土目柯家儿子多,个顶个的能干。

据老人们说,安家的房子像一座小皇宫,有三重楼,两边是高耸的碉堡。傍晚十分,霞光映照着安家的房子,金光闪闪,宛如后龙山下一颗璀璨的明珠。到了晚上,安家关上大门,关门声犹如洪钟,浑厚的声音在山间飘荡,很久才散去。手下的连长保长,一个个虎背熊腰,武艺高强,办事得力。

安久麟过世后,大儿子安志群坐上他的宝座,但此人嫉贤妒能,任人唯亲,安家的家境一日不如一日。

1950年,解放军解放赫章,继而准备将县内所有地主土豪清扫干净,安志群联合周边八大土目准备做困兽之斗,不料还没有准备妥当,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了一个傍晚的时间,将安家的基业连根拔起。

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据说那天乌云压顶,时而能听见几声闷雷。狂风一次次翻滚着河边的那一片竹林,将其一次次无情地蹂躏。老百姓处于一种焦虑和不安之中,都在担心战争的来临,整个则雄沉浸在死一般的安静中。

突然,河边传来几声枪响,打破了这一宁静。安家的哨兵站到碉堡上一看,眼前黑麻麻的一片,到处都是解放军,个个端着冲锋枪朝着安家冲过来。士兵们虽然平时对老百姓比较凶,但是没有真正打过仗,被这阵势吓得屁滚尿流,丢盔弃甲,朝着后龙山逃命去了。

那时候爷爷只是襁褓里的婴孩,什么也不懂。曾祖母背着爷爷躲进小黑箐的老林里,偷偷地看着后龙山那边的动静。曾祖母说,安家的家丁和老百姓一起朝着后龙山逃跑,后面解放军的子弹像雨点一般,朝着后龙山扫射。还能听见有人一直在高声喊:“老百姓不要跑,不要慌,各人回到家里好好过日子,我们只打地主老财,不会伤害你们的。”

安家的家丁和士兵拼了命朝着猴子冲逃命,除了举手投降的,在老鹰岩后面被解放军尽数歼灭。

安家的家业,在这个即将有暴风雨的傍晚,被消灭了。后来安家的三重楼房子被拆了,在旧址上盖起供销社。那一段晦涩的历史,在几十年的风雨洗刷中,渐渐被人们淡忘。

几年前,爷爷因为意外,离开了这个世界。年迈的曾祖母目前还健在,她说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于是把她自己年轻时候留着的铜币全部给了我,说是反正没有用处,等以后我有了小孩子,就拿给小孩子们当玩具。

曾祖母送给我的铜币中,有一枚是当年我和爷爷在小黑箐捡到的,我认得上面留下的那个被爷爷咬出来的齿印。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铜币收藏者,因为它的身上承载着太多的故事。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百家杂谈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2025056167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您是本网站第 19103618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