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百家杂谈网:www.bjzt520.cn
百家杂谈网: >> 原创作品 >> 短篇 >> 正文

寒士之歌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签约作家 佘思良    阅读次数:1792    发布时间:2025-09-01

一、灞桥柳色别长安

天宝十四载,时值深秋。灞桥两岸的柳叶在清晨的微风中轻轻摇曳,叶片上沾满了晶莹的晨露,仿佛是未曾干涸的泪水,透着一丝凄凉与不舍。就在这一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历史的车轮在这一刻悄然转向。我静静地蹲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目光专注地注视着杜子美。他正用粗糙的麻线细心地将两双新纳的布鞋牢牢捆在我的行囊上,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认真而专注。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尽显其内心紧张与不舍。这一幕,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离别时最温暖的记忆。

阿澈,此去河西,不比长安,夜里戍守要多穿些。他声音沉得像渭水的底,抬头时,鬓角的白发沾了片落叶,哥舒翰将军,虽勇猛过人,但面对边疆的严峻挑战和人心的复杂多变,他深知不可仅凭一时之勇,故在行事时总是谨慎而坚决。

我紧攥腰间祖父传铁矛,矛杆桑木经年,深褐古朴,矛尖锋利,寒光闪烁,可照人影。我深吸一口气,对身旁的子美兄坚定地说道:子美兄,你尽管放心,我此次出征,目的是斩杀胡骑、建立功名,绝不是去任性妄为、耍性子的。尽管我的话语说得如此硬气,但内心深处却难以平静,喉间似有异物梗阻,一阵阵心慌意乱袭来。

回想起昨夜家中的一幕幕,母亲一夜未眠,坐在昏暗的灯光下,细心地缝补着我那件褐色的战衣。她的针脚细密而均匀,仿佛春日里绵绵不断的细雨,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无尽的担忧与牵挂。而父亲则默默地坐在门槛上,手中拿着旱烟杆,烟锅里的火光在夜色中明明灭灭,一直持续到后半夜。他始终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低沉地叮嘱了一句:莫辱没了李家的矛。那句话虽简短,却如千钧重,压在我的心头,让我深知此行责任重大,绝不能辜负家族的期望。

杜子美忽然从怀中缓缓地摸出一卷泛黄的麻纸,那上面密密麻麻地书写着他近日新创作的诗篇,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战争牺牲者的哀悼: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每一个字都显得格外遒劲有力,仿佛力透纸背,墨香四溢,与他身上散发出的淡淡药味交织在一起——这段时间以来,他总是咳嗽不止,夜里常常能听见他在隔壁那间简陋的草堂里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的声响。他将那卷麻纸递了过来,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与关切:带着吧,若是在异乡漂泊的日子里思念起长安了,就拿出来看看,或许能稍解你的思乡之情。

远处,悠扬而略显急促的驿车号角声缓缓传来,仿佛在预告着一段崭新旅程的序幕。与此同时,催征的鼓声犹如雷鸣,自繁华的朱雀大街轰鸣而起,一路浩荡,震撼着心灵直至灞桥。我敏捷地接过诗卷,轻轻将其拥入怀中,如同怀抱着一件无价之宝,那不仅是一卷诗篇,更是满载着深情与厚望的圣物。紧接着,我翻身跨上那匹略显瘦弱的马匹,准备踏上未知的征途。

母亲站在门前,双手紧紧扶着门框,目光中满是不舍与担忧。她缓缓地挥动着手臂,试图用这种方式为我送行。随着马蹄声的渐行渐远,母亲的身影在我的视线中越来越小,最终与灞桥边那依依不舍的柳树重叠在一起,化作了一抹模糊而温暖的绿色。

杜甫,字子美,我的挚友,此刻正站在灞桥的桥头。他的长袍在秋风的吹拂下高高掀起,宛如一面单薄却坚韧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我勒住马匹,转头向他喊道:子美兄,等我回来,一定陪你畅饮曲江之水酿造的美酒!他听闻我的呼唤,静默中挥了挥手,无言以对,但我分明见他抬手,轻拭眼角,那细微的动作里,满载着深沉的挂念与不舍。

出了潼关之后,风的味道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昔日长安城内,桂花香气袭人,令人心旷神怡;而今黄土高原,腥涩之风扑面,细碎石粒随风狂舞,击打在马背上,沉闷声响不绝于耳。队伍中的士卒们大多来自关中地区,他们虽然身披战甲,但内心依旧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在这群士卒当中,有个名叫王二狗的年轻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原本是洛阳城外的一名普通枣农,每当谈及家中三棵郁郁葱葱的枣树,他双眼即刻熠熠生辉,仿佛已置身于红枣挂满枝头的景象之中。等咱们打完了吐蕃,胜利归来,我一定要立刻赶回家去摘枣。他满怀憧憬地说道,那些枣子啊,每一颗都甜得能让人从嘴里一直甜到心坎里头!

除了王二狗,队伍里还有个叫赵三郎的小伙子,他是当地一位铁匠的儿子。赵三郎的双手总是不自觉地抚弄着那把亲手锻造的短刀,刀刃锐利无比,寒光闪烁,令人心生敬畏。他常常跟战友们念叨,等这次战事结束,他要用积攒的军饷给心爱的妹妹打制一副精美的银镯子,作为她出嫁时的陪嫁之物。每当说起这个计划,赵三郎的脸上总会洋溢出温柔而坚定的神情。

我们一行人马历经了整整一个月的艰苦跋涉,才终于抵达了位于河西走廊的节度使治所——凉州。这座古城的城墙之上,箭孔密密麻麻,宛如蜂窝一般,见证了无数次的战火洗礼。在狂风的吹拂下,城头高悬的旗帜猎猎作响,旗帜上哥舒二字格外醒目,仿佛在诉说着哥舒翰将军一生的赫赫战功。他从一名普通士兵做起,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猛,屡次击败吐蕃,最终被封为安西节度使,加封为安西郡王,成为大唐名将中的一颗璀璨明星。每当校尉点兵之际,他的声音如同炸雷般在城楼上空回荡:吐蕃人已经占据了石堡城,他们的下一步目标便是焉支山!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大唐的英勇儿郎,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应当誓死奋战!听到这番慷慨激昂的动员,我们全体将士心潮澎湃,齐声应和,那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仿佛要撕裂天际,直上九霄,连城楼下的尘土都被这股豪气所激荡,纷纷起舞,场面蔚为壮观。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百家杂谈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2025056167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您是本网站第 19093656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