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百家杂谈网:www.bjzt520.cn
百家杂谈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胡学文长篇小说《龙凤歌》论略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南京大学 王彬彬    阅读次数:3665    发布时间:2025-10-18

我以为,胡学文的长篇小说《龙凤歌》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一组群雕般的人物形象,并且通过这些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某种理解,在今天,这是特别值得称道的。

人物塑造曾经是长篇小说的基本追求。衡量一部长篇小说是否成功,主要看小说是否塑造了尽可能多的具有艺术光彩的人物形象。一部长篇小说,如果仅仅成功地塑造了个别人物,那还不能说很优秀,只有每一个与故事发展有着一定瓜葛的人物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才堪称优秀作品。但这样一种观念,这样一种评说长篇小说的标准,后来在相当程度上被有意无意地忽视和抛弃了。当长篇小说不再致力于人物形象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即便是那些主要人物,即便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哪怕每一页都出现,也始终是面目模糊的。所有的人物,面目有着同样的模糊,人物在性格上,在语言上,没有明确的区别,甚而至于人物形象的区分度接近于零。人物都像影子一般在书中出没。读完了,合上书,所有人物也影子般消失了。但胡学文的长篇小说《龙凤歌》不是这样。小说中的人物,只要与故事发展有一定关联者,胡学文在塑造他们时都没有丝毫马虎,都努力写出人物性格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读完小说,合上书,那些人物,马秋月、朱光明、麻婆子、大姐、二姐、朱红、朱灯、朱丹、霍木匠、朱印、毛莉、罗响,甚至刘长腿、杨疙瘩,都不是像影子般消失,而是仍然在眼前活跃着,仍然在脑海里哭着、笑着、蹦着、跳着。

小说家塑造人物,其实受特定的精神力量的牵引。作家本人的精神兴趣在哪方面,就会偏向于从哪方面描写人物。作家本人的审美兴奋容易被哪些事物激发,就会更多地以叙述这些事物的方式进行人物形象塑造。同样是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同样是具有艺术光彩的人物,人物的精神气质往往有着或显著或微妙的差别。有的作家创作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是想表达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意义上的理解、困惑,小说中的人物就更多地体现为那种政治动物、经济动物,他们的“人性表现”更多地表现为人的政治属性、经济属性。有的作家创作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是想表达对人性的丰富性、幽暗性的理解和困惑,小说中的人物就更多地体现为那种精神动物、灵思动物,他们的“人性表现”就更多地表现为人的动物性、天使性和魔鬼性。《水浒传》中的人物虽然性格各个有异,但整体性地不同于《红楼梦》中的人物。托尔斯泰小说中的人物,也整体性地有别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人物。而胡学文创作《龙凤歌》,我以为主要想表达对“生命”的理解与困惑,所以尽管小说中的人物个性不同,但以不同的个性表达着独特的人生态度、生命意识。

《龙凤歌》中的人物,又往往有着互补性。有时是同质性互补,有时是异质性互补。所谓同质性互补,是两个人物在基本的精神气质上是相近、相同的,他们以共同的人生态度诠释着对生命的理解,以相互认可的方式携手并肩地坚守着他们的生命立场。所谓异质性互补,是两个人物在基本的精神气质上是冲突的,甚至是水火不容的,但他们以表面上尖锐对立的人生态度,显示了在生命意识上的深层的相通。

 

朱光明、马秋月夫妇,无疑是小说中的核心人物。朱光明是乡村能人,是乡土社会罕见的人物,而马秋月则有着更多的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的秉性。这夫妇二人在人生态度上,在生命意识上,构成那种同质性的互补关系。

小说为朱光明与马秋月的结合设置了一种奇缘。马秋月的家离朱光明的豆庄相距颇远,本来二人无缘相识,但枣红马扮演了媒人的角色。朱光明初中没念完便回家务农,显然是因为父亲是一个随时可能被批斗的人。朱光明虽然初中没毕业,但聪明过人,在那时的乡村也算得上才学超群。对木匠活,朱光明无师自通,且成为手艺远超同行的巧匠。小说中特意写了那晚马秋月的父亲马天借住朱家,朱光明为马天演奏胡琴。朱光明拉的那把胡琴,像临时组装起来的东西,但“曲调声起,马天不由喝彩。如流云刮进心里,要把他带飞”[1]。特别让马天感动的,是朱光明拉出的曲调充满了欢乐。马天此前听过的胡琴曲都是乞丐拉的,“比黄连还苦”,“朱光明的曲不但没有仇苦,反欢喜得要蹦跳起来。再瞧朱光明,混杂的神色不见了,纯净如洗。他的眼睛再度放亮,像阳光下的湖水,本就清澈,吸纳了缕缕金丝,又倾力吐出,那亮便有了厚度”[2]。年轻的朱光明,其神情,其气度,其整个的精神状态,与所处的环境,与正遭受的命运,形成强烈的反差。命运是如此悲苦,境遇是如此恶劣,饱受歧视而根本看不到前途,但年轻的朱光明内心自有光明在。是朱光明的天聪地灵和博学多才征服了马天,更是朱光明在如此处境中的乐观、豁达和干净征服了马天,以至于马天主动提出要把女儿马秋月嫁给朱光明。在介绍自己的女儿时,马天特意说明女儿“也读过初中,关键是她会画画。画花画草画树,画蝴蝶画家燕,最会画的是喜鹊,安个魂就可以飞起来。和朱光明一样,她也没正式拜过师,自个儿学的”[3]。朱光明和马秋月夫妇都是读过初中的人,这在那时的乡村要算文化人,算知识分子。更何况,朱光明擅长拉胡琴,马秋月擅长绘画,这就使得朱光明、马秋月把自己与此前那些以乡土社会为叙事背景的小说中的正面人物区别开来。此前的以乡土社会为叙事背景的小说,塑造了众多勤劳、善良、正直、刚勇的农民形象,但大多为文盲,尤其那种慈母式的女性多是不识字的。而《龙凤歌》精心塑造的核心人物朱光明、马秋月不但是乡村知识分子,而且各有艺术禀赋,这是值得特别一提的。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百家杂谈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2025056167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您是本网站第 19125292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